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三甲医院绿色建筑如何创建?国家大力提倡这样做!

  2019-08-05

大型三甲医院建设绿色建筑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大型三甲医院面向群体较为广泛,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在健康中国的大战略下,三甲医院应积极融入改革大局,积极进行医院“绿色化”建设,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国医疗机构做出表率。以下是三甲医院建设绿色建筑从医院自身、外界环境与相关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了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缺乏建设绿色建筑动力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大型三甲医院绿色建筑应用现状


我国从2006年实施第一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以来,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医院项目已近百个,绿色医院建筑推广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1.绿色医院机构规模比例失衡


从已经取得绿色认证的医院项目统计来看,取得绿色医院星级标识的项目多为地方机构,而身处大城市的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知名医院却不多。


首先,不难发现地方机构往往很难做出特色,运营压力也较大,需要建设绿色医院,一方面是突显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是切实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而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往往人满为患,院方的关注点大多落在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上,一定程度上无法兼顾患者与医务人员的使用体验。


其次,大医院能耗费用占医院整体运营费用比重较低,不是医院的成本中心。比如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于2013年开展的“北京市属医院节能减排和能耗计量改造”项目对北京市属医院基础用能设备和能耗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21家市属医院能源费用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平均在1.2%左右;2014 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的44 家医院能耗费用为13 亿元,占医院运营总成本的1.28%。大医院用能费用绝对值虽然较高,但在医院总成本中占比却很小,节能降耗对大医院的核心效益指标贡献较低,大医院普遍缺乏开展绿色节能工作的内部动力。


2.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推广力度较大,但具体到医疗健康领域则效果不佳。2013年,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强制性政策《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规定“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4年,发改委、住建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联合发布规范性文件《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发布对于绿色建筑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都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执行起来仍有阻力。我国绿色医院建筑的发展历程较短,需要完整的法律体系与规则相适应才能切实地发挥作用。


3.医疗机构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阻碍了它的发展


绿色建筑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很多建设方,甚至建筑从业人员对它都还没有完整的认识。一提到绿色建筑,院方普遍有几个顾虑,一是造价提高;二是使用新产品、新技术会面临不确定的风险;三是收益回报不明确。决策成本太高,大医院往往不愿意为“绿色”埋单。


建筑的绿色化涉及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如果项目前期没有进行精专化的设计,绿色建筑很容易陷入为了追求绿色建筑的标识采取复杂的技术,反而增加能耗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甚至是很多项目的通病。我国绿色建筑近十年来才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发展还有很多方面处于无序状态,虽然目前有较多关于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和评价体系。再加上部分项目技术不适用,新产品新技术盲目上马,产生了一些失败案例,使绿色医院建设前景不明,增加了潜在需求方的顾虑。


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人是医院、是业主本身,而很多医院并不认可这个逻辑。大医院尤其是知名医院,就医人数较多,医院首先想的是怎么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至于绿色医院建设则是非必选项。甚至因为部分绿色建筑地方法规对新建建筑有绿色化强制性要求,而行政主管部门批概算时又不予酌情增加投资,造成医院资金压力,使医院形成抵触情绪。


大型医疗机构只有在今后的新建、改扩建实践中,不断加大布局调整、优化流程,扩展空间,主动适应医疗服务模式变化和诊疗新技术应用,营造舒适绿色的工作和服务环境,让使用者切实感受到建设绿色医院的好处,提升医务人员、患者的好感度,才能提高医疗机构建设绿色医院的积极性。


4.绿色医院建筑没有形成市场机制


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需要健康的市场氛围,而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除山东、江苏等一些地方性政策扶持较好的省份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绿色建筑市场机制。而绿色医疗建筑市场又属于其中面较窄的一个细分市场,专业性强而需求量又不大,导致我国当前绿色医疗建筑的咨询、设计以及产品的供给方都比较少,绿色医疗建筑领域专业人才匮乏。一些绿色医疗建筑咨询企业缺乏经验与专业性,咨询工作往往以编写和整理申报材料为主,对项目的设计、成本、施工与运行管理无实质性帮助,导致了项目技术堆砌、成本失控、缺乏整体规划等种种问题,后期很多节能措施根本不适用,失去了咨询的根本意义。


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绿色医疗建筑市场化运作不仅是规范绿色建筑发展领域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有效抓手,也是使绿色建筑工作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拉动”逐步转变的根本保证。


5.增量成本高,政府补贴不到位


根据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审规则,绿色建筑申报涉及的增量成本主要是技术增量成本、委托咨询成本以及申报评审费三类,技术增量成本占比最大。关于技术增量成本的研究很多,比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的住建部“绿色建筑后评估调研”课题组对全国100个竣工后的绿色建筑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公建项目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别为40元/m2、152元/m2、282元/m2;住建部在2017年1月份印发的《绿色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中对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单位增量给出了参考指标



还有理论认为目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普遍被高估,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组织的调查认为绿色建筑的成本被高估计达300%。也有理论认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具有可比性,比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认为:很多项目本身概预算混乱,导致技术成本的测算很多时候被夸大或缩水;此外,由于各项目“先天条件”不同,因此技术增量成本因项目而异,不具有可比性。


尽管对增量成本理论界还有争议,但普遍认为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存在增量成本,并且是影响建设方决策的关键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年曾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对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进行补贴: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m2(建筑面积)、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m2(建筑面积)的补贴,但据笔者调研,目前并没有一家医院拿到该项补贴。


对医院基本建设的投资,尤其是国拨资金,并不会因为医院进行绿色医院建设而增加,超出的部分需要医院自筹资金解决,再加上有些地方政府补贴落不到实处,医院的资金压力很大。而项目运营后节能收益不明确,投资回收期长,这些风险都需要医院自己承担,导致医院缺乏动力进行尝试,阻碍了绿色医院建筑的发展。


6.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充分


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医院等大型公共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意识还不强,对建设绿色医院的意识仅仅停留在取得认证标识、节约运营费用上。而做绿色建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有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符合政策导向等。发展到这个阶段,大型医疗机构就要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要思考医院跟社区、医院跟城市、医院跟整个环境友好的问题。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像医院这样的公共机构会慢慢开始思考自身作为大型公立机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推进大型三甲医院绿色化建设


1.相关政策制定要符合大型三甲医院的实际情况


绿色医院星级标识项目鲜有大型三甲医院,除了部分医院积极性不高以外,还有大医院承担了远超其能力的患者负荷,相关政策制定并不符合大医院的实际。宜反思目前的绿色建筑医院评价标准是否有问题,是否对建筑的功能强调过多,而忽视了中国大医院的使用现状。节能评价不应该只考虑总能耗或单位面积能耗、应把患者人均能耗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否则,对大医院不甚公平,也无法调动大医院建设绿色医院的积极性。


2.大力提倡与支持既有医疗卫生建筑节能改造


多数大型三甲医院建造年代较早,设计规范、建筑标准、施工工艺都较为落后,用能设备也相当陈旧,加之不科学的能源管理,使得既有医院的能源效率相当低。且大医院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历史悠久,建筑密度大,建筑本身已没有多少扩展空间,医院的绿色化建设多数只能依靠对既有医疗建筑的节能改造实现。医疗建筑是公共建筑里的能耗大户,对大型医疗机构既有医疗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潜力巨大。


对既有医疗建筑的绿色化改造,行政主管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步实施对既有医疗建筑的节能改造,建设三甲医院能耗监测平台,建立健全既有医疗卫生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建筑改造机制,为既有医疗建筑改造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与实施路径。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举措,既丰富了公立医院的改革实践,又提升了人民健康保障能力。


3.加强政策引导


绿色医院建设从“被动阶段”走向“主动阶段”,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推动。


首先,建立绿色医院建设专项基金,针对绿色医院建设在政府投资及增量投资预算中设立专项定额,提高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持续性和高效性,提高医院参与建筑绿色化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不断完善现行的绿色医疗建筑法律法规,制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规章,纳入现行绿色建筑制度体系,以求形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使绿色医疗建筑涉及的各个层面均有法可依。


最后,提高医疗系统对建筑绿色低碳化趋势的观念意识,对行业进行价值引导,营造推进绿色医疗建筑的良好氛围,提高医疗系统参与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建设绿色医院的机构,卫生系统内部给与认可,甚至树为行业标兵,引导行业价值正向发展。


大型三甲医院承担着我国医、教、研、防各领域的重要职责,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卫生服务体系绿色化发展丰富了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内涵,绿色建筑的应用是医疗机构“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使人民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医护人员获得感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