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新冠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平疫结合”流程布局改造实践与体会

罗鑫 刘丁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1-01-12

院区基本概况

某医院新院区占地138亩,建筑面积为212300平方米,建设床位1500张。业务楼布局由23层的内、外科大楼及裙楼组成,裙楼内设门急诊、医技科室等部门。传染楼位于裙楼南侧,为3层建筑,前期已作为区内定点收治病房投入运行,后备定点医院启用后将作为疑似患者留观区使用。行政楼位于内科大楼南侧,为独立建筑。新院区布局图见图1。后备定点治疗医院的目标是将内、外科楼改造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并设置放射、超声及检验等必要的检查科室,预设床位800张。


建筑改造实践

(一)院区内洁污流线设计

       新院区原有出入口5个,在确保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前提下,使用其中4个出入口,分别供确诊患者、疑似留观患者、医疗废物和感染性织物、工作人员和清洁物资出入使用。由于整个医院依山而建,仅外围环道可供车辆通行,因此在工作人员和物资运送方面,较多地使用地下车库进行通联,以达到洁污分开的目的。院区内洁污流线见图1。


图1 新医院布局图及洁污动线图

(二)病区改造设计

      由于新冠肺炎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力极强,且不排除气溶胶传播可能,因此收治患者最理想的场所是负压病房,但我院内、外科大楼病房均按普通病房设计,且每层病房为单面内廊式结构。若每层楼均按三区两通道设置病房,既费时费工,也不便于后期使用。所以,我院将每3层楼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改造,分上、中、下三层。上、下层收治患者,设污染区、物品传递室、一脱、二脱,物品传递室设机械连锁传递窗,将污染区和清洁区隔断,一脱内设应急冲淋室,二脱设淋浴室;中层为清洁区,用于医务人员办公、治疗前准备、存放物资。上、中、下三层通过大楼中部楼梯、物资电梯和大楼一端的楼梯连通。运行后,医务人员行走路线采用单循环,即在清洁区换上个人防护装备后,通过中部楼梯上/下行进入污染区开展诊疗活动,再从污染区进入一脱、二脱、淋浴后,经大楼一端楼梯下/上行进入清洁区;患者/标本/医疗废物通过大楼另一端电梯出入污染区;药品在中层治疗前准备室调配后,经物资电梯送达传递窗进入污染区。污染区改造平面图,见图2。


图2 污染区改造平面图

      同时,为确保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清运符合要求,不仅要对清运人员分开管理,也要对清运楼层进行管理。上、下层为污染区,仅产生医疗废物,因此,医疗废物转运员每日按要求个人防护装备后,定点清运污染区医疗废物;中层为清洁区,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均会产生,生活垃圾转运员每日定点清运清洁区生活垃圾,清洁区医疗废物由每日早班进入污染区的护士带入上、下层医废暂存间。

(三)医技科室改造设计

      在新院区运行的医技科室有放射、超声、检验、药剂等部门。除药剂科外,其余检查检验科室均按照三区两通道和医务人员单向运行的原则,设污染区、一脱、二脱(带淋浴间)、清洁区等功能区域。以放射科为例,平面改造图见图3。


图3 放射科平面改造图

(四)楼宇内洁污动线设计

      按照洁污分开的原则,对运行电梯实行分区、分楼层驻停管理。患者、标本、医疗废物均从病区另一端电梯达到相应楼层;医务人员经病区中部的人员电梯到达清洁区;物资经病区中部的物资电梯到达清洁区或污染区传递室外的缓冲区。

(五)其他改造

      为减少发生院内感染风险,新院区停用中央空调、病房厕所换气扇、物流传输系统及不需要运行的箱式电梯,对相应孔洞实施封闭处理;通道门加装自动闭合器,对必要的通道门加装门禁系统;所有缓冲间、一脱、二脱和病房走廊加装插线板,以便后期使用空气消毒机。


       体会

(一)综合医院抗疫设计亟待增强

传染病医院之所以可以收治传染病患者,是因其可以提供用于隔离观察的建筑空间。2018年我国有传染病专科医院167家,其中34家的床位数低于100张,52家的床位数在100~299张,40家的床位数在300~499张,32家的床位数在500~799张,9家的床位数在800张以上。应对新冠肺炎此类大规模疫情时,仅靠传染病专科医院难以满足将患者应收应收、应治尽治的需要。因此通过空间转换、加建空间的方法,改造综合医院用于医疗救治应急,显得十分重要。但这需要综合医院在设计之初既要充分考虑空间借调的可能性,也要考虑负压病房、强制卫生通过、生物洁净技术等技术保障实施的可能性,还要对给排水、供电等进行设计考虑,从而为医院灵活使用和应急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综合医院仍然是早期发现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重要场所。自SARS疫情以后,我国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规范建设感染性疾病科。很明显,布局合理、流程合规的感染性疾病科在控制疫情、防止交叉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不少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布局仍然存在一定问题。2014年版《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明确指出,该规范亦适用于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建筑设计。但大多数综合医院在新建和改扩建时,仅执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感染疾病门诊用房和住院部用房标准,造成感染性疾病科建筑流程布局不达标。

(二)深度做好医患分流、洁污分开是改造关键

流程设计是传染病医院(病区)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人(医务人员及患者)、物(洁净及污染)、空气(洁净及污染)的进出流线。相比较而言,人员和物品流线容易通过物理屏障拆建予以实现,而空气流线往往成为改造难点。现代综合医院通风多是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形式,中央空调是机械通风的重要途径。但部分中央空调因存在空气交叉污染的问题,而不得不关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若患者在普通病房隔离治疗,换气量应达到每人160L/s。由于中央空调停用,清洁层和污染层在物理空间上呈现为上下关系,所以自然通风可能存在交叉污染风险。因此,保证通风安全成为本案的核心和关键。本案充分利用病区单面内廊式建筑结构,提出在后期运行中单面安置患者的方案,从而错开清洁层和污染层的开窗方向,来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综合性医院改造为传染病医院时应充分考虑疾病传播途径,深度地做好功能分区、洁污分区、人员分流、洁污分流,才能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三)现代通讯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现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且不排除气溶胶传播可能。因此,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至少会穿医用防护口罩、眼罩/面罩、防护服、手套、胶靴/靴套等。由于使用的防护用品较多,脱卸过程非常繁琐,任何小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我院借鉴了我国援利埃博拉治疗中心的先进做法,在一脱、二脱安装摄像头和对讲系统,全程指导和监督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脱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叫停、及时纠正。同时,收治患者的病房均安装了摄像头和视频对讲系统,以减少医务人员进入病房的频率。

(四)医院改造需要感控人员全程参与

医院建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流程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本案中,感控人员在改造设计时、施工过程中、改造完成后的流程制定方面,均较好地深入参与。这种感控人员全程参与的模式有利于推进疫情期间防控工作全局化、整体化、规范化,是一种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的工作方式。

面对大规模暴发的传染病疫情,做好传染源管理是关键。通过必要的改造,把平时的综合医院转变成传染病医院,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办法,但是保证环境、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安全,是改造设计的关注重点。


罗鑫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

刘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选自本刊2020年12期:《新冠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平战结合”流程布局改造实践与体会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