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实例来了!老旧城区既有医院改扩建设计可以这样做——以武汉市第五医院改扩建项目为例

编辑部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3-06-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的功能、建设及管理模式都有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也在相应提高。住院床位不足、功能亟待完善是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老旧城区既有医院如何实现可持续更新、保持强大生命力,是一个庞大且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



一、老旧城区既有医院改扩建面临的问题


( 一 )医院发展的迫切需求
武汉市第五医院前身是爱尔兰传教士在 1923 年创办的圣 · 科隆伴教会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名为汉阳医院, 1953 年更名为武汉市第五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随着社会发展,医院目前的医疗功能、动线等均无法满足当前运营和发展的要求。
医院位于汉阳老城区显正街,目前老院区包括一栋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一栋 14 层的住院楼和一栋保留的历史建筑(内含锅炉房、配电房、洗衣房),门诊前的广场下面设置有污水处理站。此次改扩建场地位于老院区北侧,地形呈 L 状,东西长约 175 m,南北长约 122 m ;东侧为住宅区,西侧贴邻 20 m 宽的城市道路―北城路,南侧贴邻 15 m 宽的规划道路,北侧贴邻 30 m 宽的城市道路―汉阳大道。整个场地南高北低。
院方提出的需求:一期新建一栋包含门急诊、医技和住院的综合楼,且这栋楼在老院区拆除期间能容纳老院区的全部功能,施工期间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在二期建设完成后,再将一、二期功能进行统一规划调整;同时,医院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快速转换,做到平疫结合。
( 二 )场地现状存在的复杂问题
扩建项目用地位于汉阳老城区核心区,周边有许多历史建筑。北侧紧临凤凰山,东北侧有摩崖石刻,西侧为汉阳树,南侧为天主教堂,医院地块内含圣 · 柯隆伴医院旧址。如何保留并规划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使项目融入城市风貌和肌理之中是改扩建的关键点。
目前,医院老院区及周边用地缺少系统规划。扩建项目用地北侧紧临自然山体,医院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用地南面和西面邻近城市规划路。根据当地规划的相关要求,南侧建筑红线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后,场地进深只剩 14 m 左右,进而导致医疗平面布局受到极大制约。用地和周边城市道路存在 3 m左右高差,不利于医院各出入口和交通流线的组织。同时,院内用地狭小,相应的医疗用房严重不足,门急诊楼远离城市主干道,通行不便。这些问题都对此次设计产生了较大制约。



二、因地制宜的系统更新策略


( 一 )三方协作,解决用地现状问题
由于场地内外高差大,无法在场地内形成有效消防登高场地。设计院、医院和政府三方积极磋商对策,考虑到医院处于老旧城区、周边环境复杂等客观现实,相关部门在进行多轮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同意适当放宽建筑红线与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为医院平面布局预留空间,同时允许医院利用城市道路作为消防登高场地。这样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场地狭小和高差过大带来的问题。
( 二 )统筹医疗功能,适应医院未来发展
针对医院院区杂乱无序的状况,为了让医院做到有机有序可持续发展,设计中对医院现有功能用房进行系统梳理,综合考虑一、二期建筑以及保留建筑,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新旧建筑“一盘棋”的格局。通过对医院功能及需求的梳理,一期新建建筑主要为门急诊、医技和住院功能,二期新建建筑的主要功能为医技和住院,保留老院区的保障系统、行政办公和院内生活等功能。医院完成一、二期建设后分为四大区:门急诊综合区、医技住院区、活动区和城市公共空间区。
( 三 )顺应场地,生成建筑形体和组织内外交通
一期用地狭长且不规则,北侧紧临自然山体,且山体上还有别墅群。设计时充分分析周边各种制约因素,顺应场地,采用集约化设计方式, 形成 L状流畅的总平面布局,来应对周边各种不利因素。同时方案结合日照分析形成多层退台、圆润流畅的建筑形体,以消解对北侧山体上别墅的日照影响。
设计时结合现有交通及用地高差等特点,在用地南侧和西侧分别设置车行出入口。车辆进入场地后可快速通过地下室出入口到达地下室,患者在地下门诊大厅通过垂直交通到达上部医疗区就诊。由于用地与周边城市道路存在较大高差,在用地北侧设置了 4 m 宽的机动车道和 15 m× 15 m 的回车场,满足使用需求。南侧利用城市道路作为消防登高面,调整南侧道路设计标高,道路坡度均控制在0.3%~3% 之间,满足消防登高面的使用要求。
( 四 )尊重文脉,融入城市历史风貌
用地周边存在的众多历史保护单位,无疑是医院拥有的宝贵资源。汉阳树作为汉阳的象征,在武汉人民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历史保护单位文脉的发掘,将其融入医院整体更新规划之中,形成医院独有的城市历史景观 。将汉阳树及其保护用地纳入整体规划之中,与医院主入口一起形成对城市开放的汉阳树城市公园,不仅保留了城市记忆,还达到了“先进公园、再入医院”的花园式医院效果。同时,方案还将天主堂、圣 · 柯隆伴医院旧址、摩崖石刻等与公园景观串联起来,形成医院多个特色景观节点,并对城市开放,融入城市历史风貌。
( 五 )有序建设,保证医院正常运行
医院在一期扩建新门诊医技综合楼阶段,利用医院老院区原有的门急诊综合楼和住院楼,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在一期建设完成、进行二期建设时,拆除老院区门急诊综合楼,将老门急诊综合楼的科室全部搬入新门诊医技综合楼中,同时将租借外部用房的医疗单元和住院功能搬入新建大楼中。在二期建设完成后重新调整院区功能 , 一、二期及保留建筑通过连廊联系在一起。保障系统和停车场地通过地下通道将医院一、二期联系在一起,高效共享。
( 六 )预留条件,弹性设置功能,灵活应对未来使用需求调整
一期的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在垂直方向组织各医疗功能用房,形成垂直功能分区,并相应组织各医疗流线。一至十层设置门急诊和医技,十一层为设备转化层,十二至十八层为标准住院单元。依据平面呈 L 形长条状的特点,将主要交通核居中布置,两端设置辅助交通。将门诊单元和医技单元设置在主要交通两侧,形成分区,同时每层通过南侧的医疗廊串联各医疗单元。
由于平面呈现不规则的 L 状,设计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弹性设计策略,采用模数化柱网,便于科室布局,也便于后期科室布局的调整。在一期工程的地下室设置有 DSA 中心和放射科检查中心,将地下室入口作为大型医疗设备的入口,为设备的运入预留弹性空间。同时在地下室预留与二期工程的连接通道,便于一、二期建筑空间弹性连接。在平面设计上,门诊单元也采用模块化设计,为整个改扩建过程中科室的调整预留了充分条件。


三、结束语


老旧城区既有医院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可持续更新,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更新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而因地制宜的更新策略是一种很好的回应方式。武汉市第五医院改扩建项目便是在这种策略下,通过对场地现状、城市空间、医疗功能、未来发展、持续运营的思考,使医院在完成整个改扩建工程后达到医疗功能、就医环境、医院形象和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
内容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3年5期


作者:陈小将


作者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