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医院设计是个剧本,那么建筑师决不能只当演员,一定要参与到剧本的编辑中去,做‘编剧’,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有较高的‘上座率’。”这是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坚守设计22年的杜志杰的肺腑之言。
杜志杰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勇于付出
和其他公共建筑不同,医院建筑有其特殊性,给建筑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想要把医院建筑项目做好,令客户满意,就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所以我们平时工作很忙,遇到项目赶进度时候还需要加班。”杜志杰谈到这些完全没有流露出丝毫抱怨,反而从她身上感受到了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我想这和她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密切相关,她很注重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繁忙工作之余,坚持锻炼身体,以缓解工作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四川省人民医院
谈到工作,杜志杰始终坚持把认真和敬业放在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女建筑师,相比男建筑师而言处于劣势,尤其是成家的女性对家庭的付出相对多一些,无形中给工作增加了压力,需要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二者关系处理恰当与否还是取决于各人,杜志杰做到了,她认准了建筑设计这一行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一直坚持了下来。“我始终相信只要你脚踏实地做事,肯定会得到对方的肯定”,杜志杰说这句话时的语调和神情总会不自觉地一遍遍在记者脑海中回放。正是因为有着这种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她合作过的同事和客户都对她称赞有加。
学会沟通
现在有很多建筑设计师都在抱怨中国的设计环境,觉得客户对设计方面的考虑不够成熟,局限了设计院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针对这一观点,杜志杰却不认同:“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我一直有一个概念就是,没有不好的设计条件,只有不好的设计师。”建筑设计实际上永远是在解题,永远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除了客户的需求之外还有材料、美学等方方面面,如果你只把客户当做是若干个限制之一,然后把问题解决,你就成功了。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综合康复楼
不仅如此,国内设计院本身普遍存在设计工期短、赶进度、与客户缺乏沟通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项目建设。所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尤为重要。设计院在医院建筑项目施工前除了设计图纸之外,做好和客户的沟通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呢?杜志杰经过了多次“实战”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方法:设计单位要尽早和客户交流意见,得知其意图,设计团队在参考客户的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场地的分析,生成一个方案。之后向客户负责人汇报方案,一定要开诚布公,将自己的想法透彻地告诉客户,让客户对即将建设的项目有个全面认识,进而提出修改意见。接下来设计者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反复的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还需要和客户不断进行沟通交流,直到双方达成意见统一,得到双方认可的方案。就是这样简单,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另外一种情况是设计者在一件项目方案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思,自己也觉得项目方案近乎完美,结果甲方却始终不满意。所以,设计单位在给客户汇报方案时应该将方案的设计过程和原因分析得足够细致,让客户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设计意图,加强他们的认同感。这其中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单位要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不损害客户的利益为前提,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供一些高于他们预期的增值服务,增进设计单位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双赢。
“一个项目能否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客户和建筑师之间的主观意识,只有双方在价值观上产生了共鸣,才能彼此尊重,项目也才能取得成功。”杜志杰道出了经验之谈,“合作者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激发其创造力”。当然,在与客户沟通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常常会碰钉子,这时候千万不要气馁,更不能放弃,需要反省自己,并更多投入,用你的态度去感化对方,使双方达到一种良性沟通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平等的尊重,从而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作品。
执著坚守
如同大部分从事医疗建筑的建筑师一样,杜志杰最初并没有刻意选择这一行,只是由于工作的机会,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经验所得,就这样一直坚守了22年。她建议年轻的建筑师应该接触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计,有助于扩展视野,积累经验,基础打好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慢慢地专注于某类设计,从事精细化研究工作。一旦确定设计类型之后,就需要坚持下去,掌握行业所需的所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做出成绩来。
北川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其实建筑师的职业越来越多元化,大部分建筑师从事了设计工作,也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之后选择了开发和管理工作,甚至跳槽到甲方。这是个人的一种选择、一种追求,目标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无论你做什么,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并一直坚持下去,这样的人往往最后都能成功。”
当问及对以后工作的设想,杜志杰坚定地说:“我会继续坚持做医疗建筑设计,虽然建筑设计这一行更新特别快,日后年轻建筑师会取代我们这一辈,到那个时候,我的身份和作用就该转变了,可以像年长的建筑师那样,负责审图工作,指导医疗建筑工作室的年轻建筑师。”
补白
在医院建筑设计这个“大剧本”中,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绝对满意的作品,这与体制、投资、面积等限制问题相关,但杜志杰却“义无反顾”,她认为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新剧本”,因为地区、用地、模式是不同的,医患需求也是不同的,于是,只要建筑设计师足够努力,认真参与,做好“编剧”,每一个工程都可能做出它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上座率”!
来源于本刊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恭喜您
注册成功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