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张晓鸣:追寻建筑设计的中庸之道

辜琳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6-03-31

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张晓鸣是一位同时拥有美国与台湾执业资格与经历的建筑师,已参与设计过数十个建筑项目。进入医疗建筑设计领域,并不是他刻意的选择,用他的话来说:“只是由于工作机缘带来的意外之喜”。但作为一名建筑师,多年来他坚持使用者为本的设计,不断反思建筑、材料、行为等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带有智慧的中庸之道,他坚信,这种风格,必将设计出好的作品。


张晓鸣

台湾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协同主持人

度:速度和质量的博弈

张晓鸣认为,台湾医院建筑和大陆医院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对此,他详细地做了一番解释:现在台湾的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会使用实体模型(mockup),这一新理念由美国引进,其具体的操作过程是用宝丽龙和纸板去模拟医疗空间,通过医护人员实际使用体验,来对设计产品进行测试,然后再用使用者的回馈意见进行反复修改设计。这样的设计过程不仅耗时长,成本也很高。而大陆的医院建设很多项目单纯追求速度,设计院拿到项目就按规范标准进行建设,不会使用实体模型来检测建筑的合理性。

相对来说台湾地区项目的建设速度较慢,建筑师在设计前会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沟通对象不仅包括医院院长和管理人员,甚至还包括医院的基层工作人员。通常在平面图出来之后和使用单位进行访谈,再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才制成图纸。“尽管在设计前和医院进行过沟通交流,但仍存在很大的盲点,因为肉眼所见的二维平面图和身临其境体验到的实体空间会存在很大的落差。”张晓鸣深有体会地说。

他合作的团队曾经做过一个医院手术室实体模型的案例。在建筑设计阶段,工作人员把手术室里面的器械都用宝丽龙切割模拟出来,用移动式的墙面做成手术室的墙板,甚至还让医护人员在室内进行手术演练,以此来检测手术室内器械设备、气体出口和插座等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恰当。通过这些检测结果发现,与设计师的预想有一定的落差,但是通过这样的检验方法,体验者可将改进方法用便利贴粘贴在需要改进的实体模型上,然后设计者可及时对修改意见进行研讨分析,最后找到改良方法。由于实体模型的设计方法相当耗时耗力,因此,不可能在所有医疗空间普及,而只是运用在医院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住院病房等空间。

在实际施工阶段,工作人员会在施工前会将装修材料、插座、出口等做一个样型,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再大量复制。这样的做法对设计单位来说比较辛苦,但是好处却是在实体模型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单位也参与了设计体验,可以减少双方纠纷。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张晓鸣更倾向于严谨的、前期策划更全面的工程,调整好“度”。

和:传统与创新的对决

医疗建筑领域对建筑师来说是一个薄弱地带,目前为止除了美国设有医院建筑相关科系之外,其他国家建筑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医疗建筑的专业训练,很多设计师都是进入设计院接触到医疗建筑后才开始专研的。因此,张晓鸣觉得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更为重要,只有积累不同医院的建设经验,才能够因地制宜。

他强调道,经验固然重要,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缺乏经验的时候往往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相反,如果人们富于经验时,往往会有自己固有的观念和见解,比较难接受新观点。举例来说,台湾大学医学院在对手术室动线流线的设计问题上就曾和美国建筑师进行过激烈的讨论,最后美国建筑师用实证经验证明台湾流线洁污分流的方式不恰当,但使用单位无法接受,于是勉强接受国外观念对手术室进行了改造,但是若干年后发现原有的观点是适用自己的,又想把手术室改回来。由此看来,无论是什么项目,针对使用者的文化特性,既不太超前,也不太守旧,运用中庸之道的“和”是最重要的。

张晓鸣认为医疗建筑设计需要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寻求理性的平衡点,不仅在设计工作中,生活中也是如此。“医疗建筑和一般建筑设计不同,具有特殊性,建设时间跨度一般较长,在这段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建筑师不仅需要具备忍受孤独与寂寞的本领,更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工作虽然忙碌,但是在工作之余,我还喜欢摄影、潜水、羽毛球等业余活动”,他坚信设计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充分了解各种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设计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他觉得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会和医护人员有很多的互动,因此,也结交了很多新的朋友。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医生和护理人员都是比较理性的,人文关怀程度较高,和他们相处比较融洽。”张晓鸣很有成就感地说道。

德:哲学和建筑的融合

“建筑就是深思熟虑的空间创造过程”,这是令张晓鸣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出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张晓鸣将路易斯康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认为路易斯康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家,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他的一些建筑语录总是让后人受益匪浅,张晓鸣的建筑生涯就深受其影响。

除了建筑大师路易斯康,对张晓鸣建筑生涯影响较大的另一位人生导师正是潘冀建筑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潘冀先生。他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与路易斯康的人生哲学相吻合。在他的带领之下,事务所行为处事较为低调,只专注于建筑领域,从不刻意宣传。面对高难度的项目,从不畏惧,迎难而上,因此,经常被要求去挑战一些高难度的工程项目。

那么如何在建筑层面将哲学思想表达出来?这是对建筑师智慧的考验。在对上海某项目的改造工程中,张晓鸣所在的事务所力求兼顾新、旧建筑的平衡与协调,并且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既没有做全盘性的翻新,也没有刻意仿古,而是保留旧建筑的原始外壳、结构,并施予机能上的翻修及清洁;在局部改造中使用当地老建筑拆除所废弃的旧建材,既节能环保又可以提升旧建筑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引入了一些现代新型材料,让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真正实现了哲学和建筑的融合。

张晓鸣坚信,唯有扎实的底蕴、严格的作风、高尚的德行才能设计出最好的作品。

补白

目前,大陆和台湾的医疗建筑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不尽相同,台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软实力,但是建设速度等硬件部分确实是比不上大陆。张晓鸣由衷地希望有朝一日大陆和台湾在医疗建筑设计中都能真正贯彻中庸之道,做到“执两用中”,从而实现优势互补,那该多好!


来源于本刊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