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开始做方案时思维是发散的,会建议他们在方案上做减法,把元素尽量统一,让主题尽量鲜明。而在深化实施阶段,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要稍做加法,使呈现的效果更完整、更美观、细节更丰富。”¬——不同于大多数设计师,在医疗空间的设计上单纯做加法或减法,王艳洁崇尚"加法”与“减法”的完美结合。
从实习生到管理者
十二年前,中国市场上医疗设计的项目并不多,王艳洁对这项工作既好奇又顾虑,用她自己的话说:“最开始我也很懵,医疗室内设计该设计什么,平时进医院的次数都很少,更别说医疗设计了。”幸运的是,刚进公司,王艳洁恰巧赶上了北京医院老北楼工程收尾竣工,师傅带徒弟的体制下,她在这个项目中参与了图纸修改和资料搜集等较基础的工作。
项目结束之后,大家回过头再去参观时,王艳洁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由心生感慨:“医院设计能也做得这么好!”同时,在她心里也默默立下志向,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开始慢慢学习、慢慢探索,跟着师傅开始做方案、画图纸、到工程现场实地去看,去学。这样一来,图纸、方案、后期配合……各个环节的工作她都能接触到,几个回合下来,王艳洁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去设计空间,把更切实的问题考虑到位。陆续三四个项目下来,领导开始放手让她独立去做项目,包括跟甲方的沟通、跟项目的碰撞等等,这也使其在短时间内成长了一大步。
多年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加之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王艳洁从基层逐步走向管理阶层,用精明与干练来形容今天的王艳洁,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路走来,她和所在的团队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同时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北京大学妇产儿童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园区景观设计等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的金奖及银奖,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病房改造设计获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除此之外,团队还在酒店、办公等设计领域有所建树,并多次获奖——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办公楼室内设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银奖,团队在2014年获中央企业团工委“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游走于不同的设计空间,谈及医疗空间设计与其他空间的不同时,王艳洁说:“医疗空间设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满足医院使用需求、便于操作和管理,还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还要表达出医院本身的人文内涵。强调空间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对患者的治疗作用。更多地是从人性化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效果相对保守。而酒店和办公室设计更突出一种氛围,更酷炫,设计手法和选材上发挥的会更加极致,需要营造出文化意境……”
将茶室改造成妇产医院的思考
回顾过去经手的诸多医疗项目,和大多数设计师反映的问题一样,整个项目过程中,沟通是最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王艳洁坦言:“私立医院并不像三甲医院,建设方往往为项目临时组建负责团队,人员非专业,工程经验有限,使用需求也不明确,对整个报批流程了解的并不透彻,这时就完全需要设计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经验去做设计,还要全程从前期到竣工各阶段点给予甲方建议,进行有效沟通。”望京新世纪妇儿医院改造工程留给王艳洁的印象最为深刻。据她介绍,该项目是由于所改两栋楼先天只为茶室和锅炉房,要改成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建筑性质完全变化,基础条件欠缺,改造为医院非常复杂和困难,对于此次设计难度可以说,两座大楼除了结构主体未变,其余几乎全部推倒重来,这对整个团队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项目最初的设计方案是由美方做的,但提交中方资料的成果非常有限,如何把拿到手的几张设计图变成现实的空间,也就是说让方案落地,变为可行。这就需要团队去做大量的前期踏勘与论证,并与各方有效沟通。首先,美方做的设计方案中,消防部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贴近,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调整……此次我们室内团队不光要完成好内部装修,还要重新梳理整套流程,在优化各科室使用功能的同时,并和国内的相关规范去结合,顺利通过项目所有报批和验收。项目中各专业的协调、和甲方的沟通、整个建筑、机电、结构、室内、外网等各专业图纸,全部都是由我们的团队完成。因此,全专业的配合,便于沟通,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其实,在很多医疗项目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室内设计通常是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切入,切入点的安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对此王艳洁也有自己的看法——
医疗室内装修更多从人性化角度去考虑,需要对空间做布局调整,室内设计师会站在空间、时间、人性化角度给予建筑及结构设计师设计建议,而大多项目结构封顶,建筑、机电施工图完成,才考虑室内设计进入。发现平面的形成和细化根本无法再做布局与调整,改动势必造成拆改,不改势必造成遗憾。不同专业的建议都会站在不同角度给予项目全方位的完善补充,如果室内专业能更早进入项目,反而会节省设计及施工周期,有效地避免拆改和遗憾、减少时间和成本浪费。建筑的平面方案确认后,水、电、风、消防专业设计还未开始前,是最理想和最佳的介入时间节点。
每所医院的管理方式不同,所以设计师与甲方沟通非常必要,设计不同阶段都要不断给甲方建议,双方互相碰撞、互相平衡。
践行先“减”后“加”
从设计师晋升到项目管理者,王艳洁如今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去协调各方的关系,去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在医疗设计手法上,她会给予设计师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在设计领域,“简洁”和“简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洁是可以被看到的,可以呈现到界面上,而简单,则是难以被看到的,更多贯穿在设计思想当中。 在王艳洁看来,室内设计要想做到“简洁”而不“简单”,就要做好设计的“加减法”。
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时,我们选择很多东西,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放弃很多东西。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师开始做方案时的思维是发散的,不知想表现什么,又不知该表现什么,我会建议他们做一些减法,做到把元素尽量统一、让主题尽量鲜明。通过一致性减低认知负担,减少设计中的装饰干扰因素,突出内容本身。设计元素和手法尽量统一,适当做减法,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使方案主体更加明确,使聆听者更清晰的知道你要表现什么,做出合理判断,往往这样的方案更易通过。然而进入设计的下一个阶段,在图纸实施时,就需要转换考虑方式做加法。方案如何落地,如何使它更丰满,做到“简洁”而不“简单”,就需要我们加入细节。正如俗语“细节决定成败”,细细推敲,它却是一个成功室内装饰设计的"利器".在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空间、色彩、材料、绿化、陈设品、家具等诸多设计要素中,确实有许多的方案气势恢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更多的时候,是细节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往往一个好的方案并不一定呈现的就一定是好效果。室内设计是近距离接触,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室内界面的线形图案等,都会给人们生理上、心理上有较强的长时间、近距离的感受,甚至可以接触和触摸到室内的家具、设备以至墙面、地面等界面,因此很自然地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更为慎密,要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
众所周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许多甲方对成本的控制相当严格,设计师最多听到的就是希望用仅有的资金做出最好的效果。王艳洁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抓住主次,“把钱用在刀刃上”,抓住重要几个空间做足,其余有的放矢。另外用一些线条、虚实、对比等讨巧的手法也能把空间做的很有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合理的运用配色,病人的焦虑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工作人员也会拥有舒心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人们对就诊的环境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师会根据医院性质的不同,力求创造一个亲切和谐、回归社会与自然的空间形象,为患者提供一个除了接受医学治疗之外还可以在心理上得到康复的空间环境,拉近患者与医院的距离,拉开患者与疾病的距离,形成“内外兼修”的优秀医疗建筑空间
补白
王艳洁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也是在当年,正式进入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从最初懵懂的实习生,到如今精明干练的项目管理者,一路走来,她收获的不仅是事业上的成功,更多的是对这份职业赋予的真挚感情。她说:“一个好的设计师肯定是天赋与情怀同时具备,一个好的作品亦能表达设计师的理念语言,并同时被赋予一定的感情。”
来源于本刊2017年3期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恭喜您
注册成功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