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群众出行方式的改变,停车难成为很多城市大医院面对的共同难题。因此,停车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十三五”期间,对于医院停车设施的建设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8个关于城市停车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分别是《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这些文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停车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而且与医院的停车设施建设密切相关。
例如,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于2015年8月3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以医院等特殊地区为重点,在内部通过挖潜及改造建设停车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建公共停车设施。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9月22日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的通知》提出: 财政出资建设停车场的,优先满足医院等公益性建筑的停车需求。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于2016年3月19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结合规划和普查情况,重点针对医院等停车矛盾突出区域开展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发展房车营地建设,鼓励应用集约化立体停车库并同步配建充电桩。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要尽快梳理汇总2016年停车场建设重点项目,并报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重大建设项目库系统。各级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启动实施。另外,开展城市停车信息系统开发,积极推进停车数据平台建设,北京、上海、杭州3个城市作为停车信息平台试点城市,争取年内完成数据平台建设。
医院建设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医院建设项目众多,未来还会有很多项目陆续实施。《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到,2014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60.1万张,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1.9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3年的4.55张增加到2014年的4.84张。按照规划纲要的目标,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6张,需要增加床位200万张,相应需增加200万个停车泊位。
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医院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期保证医院拥有合理数量的停车设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标准》《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等均对停车设施提出了要求。
例如,《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要求:新建(迁建)综合医院,应设置公共停车场,并应在床均用地面积以外,按小汽车用地25㎡/辆和自行车用地1.2㎡/辆,另行增加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规定,新建中医医院要充分考虑医院用车特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可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医院停车系统建设的行业共识
*停车泊位配置标准逐年提高
2015年笔者通过对全国132个地市以上城市关于医院建筑配建停车泊位的标准进行统计得出:0.8车位/100㎡建筑面积;而在实际建设项目中,每张病床的建筑面积均大于100㎡(近年建设的医院项目在120~150㎡);同时,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大于100%。城市规划部门为了解决医院停车难会逐年提高建筑工程配建指标。
*医疗功能建筑地下不宜设置患者停车设施,地下停车库柱网需间距8.1m
医疗功能建筑地下通常设置大型医技设备、急诊部、病案室、人防工程、供电及供水设施,停车系统有效使用空间少,垂直交通量加剧。
按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疗功能(急诊、门诊、住院部、医技)建筑的结构柱网在7.5~7.8m即符合规范。为了满足地下停车间距,结构柱网需要调整为8.1~8.4米,这将增加结构建造成本和建筑规模。
*医院选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成为必然
医院多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居民住宅集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高,地面土地停车无法满足规划停车指标。地上停车楼受到建筑规模、容积率等条件的制约,地下自走式停车库占用医院建筑空间且运行成本比较高,因此多采用地下立体停车库,选用技术日益成熟、智能化程度高的地上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医护人员自用和住院患者选择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比较适宜;门诊就医患者由于停车周转率高,应尽量采用存取车方便的地面停车和地下自走式停车。建议医院应保留不低于30%的停车位给医护人员使用。
*科学分析医院停车特点,倡导周边停车位资源共享
医院停车位具有“上午不够用、下午不饱和、晚上多闲置”的特点。医院停车需求主要来自门诊就医人员(包括陪同人员)、住院探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分配停车资源时,通常将地上停车和自走式地下停车分配给门诊和探视人员,机械式立体停车分配给工作人员使用。
医院周边住宅区停车位在上班时间闲置,晚上需求大。鼓励两大停车资源共享是解决彼此“停车难”的途径之一。
*医院停车收费应高于其他公共建筑
患者就医是刚性需求,为了将有限的停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就医患者的需求,停车收费在门诊开放期间应适度提高。不倡导医院停车免费,同时也要杜绝无序提高医院停车收费价格,要鼓励医院和周边停车资源相互有偿开放使用。
*医院停车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停车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
地下停车库或地上停车楼要在城市规划管理上突破现有制约政策。独立建设地下停车库可同地面绿化结合起来,地上停车楼建设要解决容积率的问题,按照构筑物进行管理。公立医院许应可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医院停车设施。
医院停车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十三五”期间医院停车系统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
*医院停车泊位配建标准逐年提高,地下附建式车库占用建筑规模30%以上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七大功能分类的用地指标在现实的医院建设案例中都不能达到,造成建设地下停车库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地下停车库每个标准车位需要占用30~40m2建筑面积,以10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为例,其建筑标准由90㎡/床提高到150㎡/床,地下停车库按照1000个停车泊位计算(30000~40000m2),总建设规模中有27%~44%的建筑面积用作地下停车库。
*医院停车泊位宜按照医疗功能不同采取相应的配建指标更科学
目前按照100m2建筑面积为单位来制定医院停车泊位配置标准的占99%,《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的七大功能分类里,急诊、门诊、医技、住院四项医疗功能的建筑规模占84%,标准没有将地下停车场的建筑面积纳入其中。实践中对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又重复计取了配建停车泊位面积。按照1000个车位(30000-40000m2)来计算,约32%的用于停车库建筑的面积进行了重复计算(如果全部采用地面停车,则没有重复记取的建筑面积)。
*地面机械式停车楼归入特种设备管理成为医院停车建设的突破
2015年9月22日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的通知》,其附录中介绍了北京空军总医院停车楼BOT案例,该案例最大的特点是:在医院原有车位上建设机械式立体车库,属于设备项目,主要报当地特种设备质检部门审验,简化了审批程序。
*设计单位提高建筑层高预留发展空间,而后建二层复式机动车库的方案不经济
由于新建医院项目建筑规模往往达到250000~400000m2,地下建设停车泊位在2000个以上。有的设计院将自走式平面车库的层高提升到5.4~5.7m,为将来建设二层机械式车库预留空间。该形式实际是在已有的3个停车位的柱网停车区域内,采取升降横移的机械式设备再增加2个车位。
参照《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微型车、小型车的出人口及坡道的最小净高应为2.2m;复式机动车库停车区域的净高应根据各类停车设备的尺寸确定。二层停车设备,设备装置高度为3.50~3.65m,层高增加0.9m的净高空间就可以增加一层自走式停车且停车泊位再增加3个,两种方案的建设造价基本相当。复式机动车库在实际使用中存取车辆需要专业的设备操作人员。
*应倡导采用PPP模式解决医院停车系统的建设管理
国内目前PPP模式在公立医院的整体建设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社会资本的逐利性与公共服务公益性的矛盾不容易解决,独立建设停车楼(停车库)是医院目前解决停车问题的优选方案,这让引进PPP模式成为可能。
解决好医院停车问题还需要相关的产业政策支持;解决的对策应该是医院、社会和政府综合治理。“十三五”期间,与新的医院建设项目配套的停车系统工程将在政府、社会、医院三方共赢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编辑 吕志新)
赵奇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
董苏华 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军民 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李佩军 北京市交通管理委员会停车处
何于江 江苏中泰停车产业有限公司
康泽泉 北京华源亿泊停车管理有限公司
张国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恭喜您
注册成功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