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江”字布局,智慧运营,这家医院果然“秀外慧中”!

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0-11-2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整体布局是一个“江”字,三幢现代化病房楼与门诊大楼、医疗街、教学、科研等大楼紧密相连。医院东南角的直升机停机坪标志着浙大一院将迈入空中急救时代。一体化的管理、更触手可及的智慧医疗都彰显着之江院区特色。

该院区位于之江度假区,北至淀山浦,南至科海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东至枫桦西路。用地约为10公顷,地上建筑面积为122954㎡,地下建筑面积为57039㎡,容积率1.23,住院部共设置床位1000张,机动车停车位千余个。工程围绕“净、近、静、境”的设计宗旨,采用先进的轨道物流和智慧医疗系统,打造出一个“秀外慧中”的现代化院区。


几何形平面布局

总体布局上在经典总平面形式下进行创新,平面主要体量呈几何形式布局,通过医疗主街将各功能区块联系起来,具有完善的功能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构图处理,“一横”“两纵”三条轴线贯穿整个项目的建筑群体及景观空间,在达到整体构图均衡完整的同时,也满足了医疗建筑功能布局的紧凑高效——

一横:这条轴线联系了西面最南端的一幢病房楼和东面的科研楼,同时它形成了医院门诊的形象面。面向南面主广场展开的曲面形体呈包围之势,大气有序。

两纵:两条纵轴从东到西将门诊、医技和病房楼连成一体,使门诊与医技以及病房与医技之间联系便捷,并且双医疗街的设置使两侧的候诊患者互不干扰。


 


引入生态建筑概念


在整个设计中加入生态建筑的概念,运用山水园林式设计手段,强调对自然条件的尊重,对基地地形、地貌、日照、风向、土壤、绿化等进行合理利用,通过采光中庭、生态庭院、绿化天井等,使整个建筑群与绿化环境融汇在一起,从而加强了空间和环境的艺术性。患者能够看到绿地、蓝天、白云,呼吸到清新空气,激发其生命的活力和战胜病痛的意志,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同时医护人员能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之中,身心舒畅,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益处。

 



造型体现时代气息


造型力求体现简洁、明快的风格及医院工作严谨的特点,以矩形的几何形为基本母体,通过形体间的咬合穿插、单体的角度旋转使整个建筑群既轻盈明快活泼又不失医疗建筑规整严谨的特征。外墙采用了保温装饰一体板,而非常见的石材立面,体现了医疗建筑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特征。


 

医疗群划分出三大功能区


项目设有南北向两条医疗街,将整个医疗群划分出三大功能区:急诊、门诊位于两条医疗街东侧,住院部位于两条医疗街西侧,医技功能则设置在两条医疗街之间。

*门诊通过医疗街将各门诊科室密切相连

正对主入口的医疗区为门诊大厅,围绕着入口广场展开,并通过医疗街将各门诊科室相连,这部分入口门厅也是整个医院的主门厅,为一个贯通四层的共享大厅。邻近共享大厅的中轴线上为医疗休闲区和分层挂号,顶部玻璃圆顶形成其醒目的空间特色。两侧布置了电梯、自动扶梯等竖向交通核心,方便患者就医。东面门诊各科室通过东侧一条医疗街连通。各科室可分可合,可以自成一区,互不交叉干扰,也可以分为两个大科室。各科及二次候诊均围绕绿化天井布置,设厅式候诊区,科室之间设置绿化天井,优化环境。


*急诊与各中心内部相连

急诊布置在东侧次入口处,毗邻主要人流来往的城市干道。急诊位于医技部一层,与其他各中心有最简单而快捷的内部联系,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医技介于门诊与住院部之间

医技介于门诊与住院部之间,以便捷合理的流线将其组织在一个建筑群内,为门诊、急诊、住院楼提供服务。医技楼与门诊楼相互平行布局,紧挨着医疗街,通过水平和垂直交通进行联系,主要功能流线的距离都比较短,进一步体现医疗建筑便捷高效的特征。依托医疗街还布置了几个景观内院,既解决了建筑的采光问题,也增添了人性化的情调,对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住院楼跌落式设计

为了利用地块西侧的城市公共绿地这一自然环境的优势,将住院部设在地块西侧,让患者尽可能多地靠近自然,让他们吸收到既有治愈力量、又能促进健康的自然能量。住院部根据其病房功能需要的特殊性布置成三幢楼,通过5层通高的四季中庭与医技门诊楼相互分隔,以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为了获取最大化的西侧城市绿地景观视线,总图布局中将中间一幢及北面病房楼在东西轴线平行的基础上向西旋转一定的角度,来获取更多的观景视线。同时2#住院楼底层架空,将自然景观引入到建筑内,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场所,也使花园绿地相互渗透,三幢楼完全沉浸在山水园林之中。在空间形态上,三幢楼自南向北呈7层、9层、11层跌落式设计,使医院建筑群更富有空间层次感,在严谨的框架构图上增添几分趣味性。


SPD模式,实现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


传统病房的耗材管理需要医务人员人工进行分类筛选、查漏补缺等重复作业,而之江院区病房的库房采用SPD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用耗材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一物一码”的设置建立一个虚拟耗材库,当一个耗材被实际使用时,后台便同步更新数据,当耗材少于设定的警戒线时,系统便会作出补充耗材的提醒,并通过智能化物流系统运送至病房,减轻了人工工作量,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专注地为患者服务。


智慧物流系统,实现无人配送


之江院区整个院区都安装了气动物流和箱式物流系统,串联起病房、手术室、医技科室、餐厅、库房等空间,实现无人送货。箱式物流系统利用不同颜色的箱子对应不同的部门,每个箱子里面都安装有芯片,只要将其放在轨道上,便可实现直接到达目的地。当护士站头顶的报警器亮起时,说明它已经完成任务,回到科室了。箱式物流系统可以用来送检验标本、药物及饭菜。

护士台后面的一个柜子是气动物流系统,利用空气动力原理运送一些标本和体积较小的药品。

院区配置了4台能说话、能转弯、能“漂移”的机器人,只要医护人员设定目的地,它就能自动根据路线将需要运输的耗材送达。



整体以“钱塘文化”为主题


院区整体室内设计以“钱塘文化”为主题,将之江地域文化与杭州风景以现代手法给予表现,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个空间沉稳大气、线条简洁流畅,米色的大理石、淡黄的木饰面,将空间打造成国际化、有质感的医疗空间。


突显之江文化


大厅用现代手法勾画地面的简洁图案,配上3层楼高的背景浮雕,震撼人心;墙身的仿木饰面加上仿木扶手予人古色古香的氛围;4层高的中式大厅,设置了多个休息座椅,搭配圆形白色的分诊服务台,凸显中国建筑的结构感;一副具有张力的雕塑背景和室外的大型雕塑墙面作为延伸,描述之江的文化主题。



医疗主街由外而内打造花园式医疗空间

主街让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拥有与自然亲近和休息的绿化景观和缓冲庭院。主街渐变的文化墙面描述着健康和医学知识,文化长廊宣传和倡导健康理念。随自动扶梯自上而下变换视角,自然光洋溢在二、三层休息平台处。医疗街二、三层楼面排列了四个门诊单元,采用半封闭的玻璃隔断,既有绿化景观的变化又有效地使等候区动静分开,标识和指引系统清晰易识别。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