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同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
孙鸿新坚持成立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所,
至今已扩大为约100人的医疗设计院,
2015年 该院被评为
“天津市孙鸿新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6年 被评为
“全国工人先锋队——孙鸿新劳模创新工作室”。
而现在已过花甲之年的孙鸿新,
再谈起医疗建筑,似乎有了新的认识,
“医院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一类建筑,
而医疗建筑师更是需要用这种责任心来创新!”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一生做一件事皆因兴趣使然
1994年,天津市工人医院(现更名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是孙鸿新全程参与主持设计的第一个医疗项目。
与他此前接触的邮电通讯建筑相比,
医疗建筑复杂性、专业性、挑战性更强,
不禁燃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如今,孙鸿新再重新审视这项工程,
他认为在设计上能够体现出高效、快捷治疗
遗憾在于“当时我的医院设计水平不高,
对后勤保障系统所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多,
导致后勤保障系统发展用地十分有限。”
孙鸿新不断总结,“填补”遗憾。
天津市南开医院
2000年后,全国大规模兴建或改建大型综合医院,
孙鸿新负责的天津市人民医院项目也在其中。
虽然此前他已经独立设计过几家医院项目,
面对规模如此之大(800床)的医疗项目还是首次。
由于该项目为新建工程,用地较为宽裕,
总平面及交通组织成为设计重点。
汲取火车站中候车厅与主通道的交通关系,
孙鸿新设计出一条主街
将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区域
用鱼骨状直线交通模式连通起来,即“医疗街”。
这与黄锡璆大师在广东佛山医院
设计的医院街不谋而合。
天津市南开医院
孙鸿新认识到医疗建设已呈锐不可当的趋势,
于是在他48岁时,成立医疗建筑设计所。
直到现在,他依然坚持并专注于此,
“医疗建筑设计的魅力总会给予我新的挑战和希望。”
医疗建筑才是最具发挥空间的项目
孙鸿新认为医院才最具发挥设计空间
“起初,我们认为医院的设计重点在
多项专业的交叉和复杂工艺流线的布置方面。
但其实医疗建筑最难的是在
如何体现出更具人性化的设计上,
这是其他类别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2010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投入使用后,好评如潮、获奖颇丰,
其实曾因不规则的用地及周边环境的约束,
使孙鸿新绞尽脑汁也未找到比较满意的方案,
如何合理分开布置“妇”与“产”、
实现与相邻医院的医疗资源共享一直是难题。
“理想状态下,妇、产两者在医技检查完毕后,
应从不同的方向离开,产是‘喜’、妇是‘忧’,
这两类患者在医院中的情感应互不影响。
但是通常选址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很难实现从水平流线上的分离,
大多为喜、忧区域垂直分区,
出入的流线不可避免交叉。”
孙鸿新一直提倡如若在选址阶段,
建筑师可以介入,对建设医院将大有裨益。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同样,儿童医院应提倡“单行线”,
即前为入口,后为出口,
使完成治疗的儿童不必折返离院,
避免了与其他前来就诊患者的接触,
减少交叉感染,也有利于患者的疏导。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宜老项目不仅要考虑老年人的行动便利,
更要体会到他们的心理需求。
色彩、材质、灯光等,在使用中,
很少有人注意到心理细节方面的设计。
某次在与院方的交流中得知,
很多家属总是在病房的卫生间内洗澡,
孙鸿新提议将卫生间内的淋浴侧墙
改用竖向透光和不透光的磨砂玻璃作隔断,
巧妙地解决了内外空间尴尬的问题。
发扬成果却遭质疑
曾有人质疑孙鸿新设计的空间过于类似!
“尊重设计成果,有何不可,
难道在使用‘勾股定理’时,
还会重新推导一遍吗?
继承经验不等于降低了设计难度,
应将精力用在寻求新的创新点上。
像足球场一定是椭圆形,
幼儿园一定为低层建筑等。”
天津市胸科医院
回顾孙鸿新设计的医院,可以看出,
“多护理单元”是他“不变”的设计理念之一。
“多护理单元”降低住院层高,缩短建设周期,
有利于某些学科的未来发展,适用快速的建设模式,
可以降低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更多遗憾。
天津市胸科医院
医院建筑最具社会责任感
“医疗建筑是所有类别建筑中,
最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类别之一。
因此,建筑师也应对医疗建筑
在设计中负有最强的责任感,
其他建筑建成使用后可以停业,
但医院不行。”
医院建筑的建设标准是结合
各地域的经济、民族习惯、医疗资源、
地域性疾病及气候等因素来制定的。
1000张床以内规模的医院,
主要考虑为周边地区人群服务。
当突破1500张床位时,医院服务对象改变,
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医院的服务范围已涉及全国。
天津市环湖医院
所以,超大型医院的建设不应完全按照
之前1000床的标准来设计,
更不是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加上
相应的床位数即可,而是应在总图设计中
做到能够预判未来某些学科
成为中心后设置的合理性。
如何保持建筑的‘弹性’发展,
如何形成高效的治疗空间,
这要求建筑师能够对水暖电等
各专业应有全面的了解。”
未来大型医院可以称之为
医疗中心或者医疗综合体,
这样的医院必然是多学科,
是为省域或全国服务,
其建设标准也应与一般医院有所不同。
天津市环湖医院
他发现我国70%的扩建项目中,
建筑面积相对增加最多的为住院空间。
“多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空间不大,
利于管理,围绕医技展开布置。
当医院优势学科需要更多空间时,
可‘吞掉’其他弱势学科的空间。
护理单元小,学科之间互不交叉,
保持了各自的相对独立性,非
常利于医院向医疗中心模式转变。”
更适合当下这种匆忙建设、策划不周的
“高速”建设情形,对未来医院稳定、成熟发展有利。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恭喜您
注册成功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