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群力,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医疗建筑研究室总监兼信息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虽然记者采访过很多医院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但是像蒋群力这样的并不多见,他的言语常常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他有些“另类”。
究其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对医院建筑的理解并没有太多的“框框”。这使他能够从各个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医院建筑。
因为“非典”,与医院建筑结缘
在大学毕业后的近20年里,蒋群力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医院建筑设计。让他涉足医院建筑设计领域的是始于2003年的“非典”。当时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欲参与到了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的设计。
用蒋群力的话说,他做这个项目“非常用心,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
后来,该项目在卫生部进行的北方十四省区的评审中获得了第一名。
从此,蒋群力一发而不可收,随着医院设计项目的增加,他专项做起了医院建筑设计。
将挑战与困难变成“财富”
回首近十年的历程,蒋群力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在一切过去之后,曾经的困难都变成了一笔笔难得的“财富”。
首先是与医院领导的沟通。医院主抓建设的领导通常对建筑设计不是很内行,对医院发展规划经常会提出很多要求。“如果完全听医院领导的,很多方案设计出来会有不伦不类之感;如果完全听建筑师的,也难以将各个方面都把握得科学合理、恰到好处。于是我就逼迫自己尽量更多更深地了解医院,在甲乙双方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沟通桥梁,据实摆理,达成共识。
蒋群力遇到的另一种挑战是要经常面对苛刻的设计条件和困难的工作环境。
“医院建设关乎民生,它往往与重大的政治事件相关联。打开各地的媒体,不难发现它经常出现在‘重点工程’、‘为民实事’、‘十大标志’所包含的内容里,政治气息十分浓厚。我感触最深的便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当时面对苛刻的设计条件和困难的工作环境,在紧迫的政治和时间双重压力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四川省平武县人民医院的建筑设计和重建工作。这个经历可以写本书了。”
把医院建筑看成一个生物体
最初做医院设计的时候,蒋群力对医院的认识是比较物性化的,觉得医院建筑设计就是用建筑材料和设备搭构起的层层复杂空间,在里面完成整个医疗过程。而现在,他觉得医院建筑更像一个生物体,由一个个“器官”组成,有吐纳,有节律,有循环,有生长,有更迭。如果将各个“器官”组织好,医院建筑就像一个仿生体,似乎有灵魂;如果组织不好,医院建筑就是一个死体。医院有大小,建筑设计的各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医院建筑在“进化”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蒋群力认为,这种认识对所有的建筑类型都有普遍的意义。
在趋于类同的形势下转移思考重心
10多年的实践,使蒋群力在医院建筑设计方面已经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与此同时,他看到建筑师们也日渐趋于类同,在医院的功能构成和流线上,都已经能够很熟练地进行设计。
于是,他开始将思考重心转移到与医院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例如总图规划、医患双方的心理行为和治疗行为、大型综合医院的交通层设计等。
医院的总图规划一直是蒋群力重点考虑的问题。他认为,医院建筑内部设计无论如何成功,如果与外部衔接得不好,那么就失败了一半。一个有缺陷的总图设计一旦不慎被固化下来,对使用者来说将面临长期的痛苦。考虑总图会花费很多时间,交通、绿化、城规、形象、环境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每个医院的具体条件有所不同,用地和周边关系差异很大,只能因地制宜逐个分析。
特别是医院改扩建项目,总图规划更显重要,不仅要照顾新旧建筑的关系,还要照顾现在使用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更要照顾一边建设一边营运的关系。
医患双方的心理行为和治疗行为是蒋群力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如何缩短患者的行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不断优化建筑方案,改进医院的管理和组织模式。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恭喜您
注册成功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